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塞上一甲子,恰是风华正茂。

60年来,不忘初心,战天斗地、感天动地,塞上儿女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谱写了一曲奋进发展之歌。

远眺前行的路,和全国人民一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塞上儿女豪情满怀。

转型发展新突破

石市出台措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

宁夏出台科技金融创新行动实施方案

宁夏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引来“金凤凰”

脱贫富民新进展

团结村的幸福时光

金凤区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红寺堡区轮训余名扶贫干部

改革开放新作为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蹚出集体经济新路

宁夏优化口岸布局推进通关便利化

吴忠:城中村的华丽转身

从严治党新气象

吴忠市启动“党建促进月”

盐池狠刹党员干部大操大办歪风

吴忠打造国企发展“红色引擎”

生态立区新画卷

固原市“五河共治”现清流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宁夏获得感”

宁夏将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

城乡文明新风尚

红娘联合会:婚事变得“简单利落”

玉池村妇女识字记

78岁老人马靖廷:历时27年修家谱传好家风

和谐稳定新局面

社区警务有了“翅膀”

护花当自蓓蕾时

宁夏试点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

民族团结新篇章

老街坊邻里情

小徐就像我的眼睛

看到“亲人”开心,我就幸福

文化事业新成果

宁夏文艺精品舞台演出项目启动

有了读书社,玉池村妇女更有盼头

葫芦上烙出幸福画

旅游产业新亮点

11项旅游赛事助力中卫全域旅游发展

固原打造升级版乡村旅游新业态

助力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从煤油灯照明到人均...

“‘天翻地覆’这个词,最能准确描述宁夏60年来电力事业的发展。”昨天,原宁夏送变电工程处主任张殿臣说。

  60年前,25岁的张殿臣、27岁的李正华等52人,被从原水电部部属送变电施工队伍中抽出,派往宁夏新成立的送变电工程队,从此一生参与宁夏电网建设。

  张殿臣、李正华刚来宁夏时,包括银川在内的宁夏大部分城乡居民靠点煤油灯照明。宁夏电力史料记载,年前,宁夏只有几个小型电厂,孤立地向用户供电,没有联通的电网,电力总装机仅千瓦。

  电网,一端连着电厂,另一端连着千家万户。电网电压由千伏升至千伏,电量输送能力可提高4倍,升至千伏,可提高10多倍,升至千伏,可提高40余倍。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任赵利军介绍,电网织得越大、越密集、越坚固,支撑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大。

  年9月,宁夏第一条电网主干线——石嘴山经大武口至银川千伏输电线路开工建设。一个月后,大武口至石炭井千伏输电线路开工。包括张殿臣、李正华在内的近名参建者,靠人拉肩扛,当年实现了向石炭井煤矿区供电目标。年,他们又完成了至银川的输电线路建设。至年,历经20年艰苦奋斗,宁夏初步建成了可伸展到内蒙古西部及陕西定边的千伏主网架电网。

  年8月13日,大武口——银川千伏线输电线路动工,年6月25日全线架通。5年后,宁夏电网全面步入“千伏时代”,结束孤立运行,实现了与西北主电网互联。

  年,宁夏电网实现了新的转变,主网架由千伏升为千伏。

  干了一辈子变电站建设的李正华说,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犹如“水厂”和“水管”。从发电厂发出的电须经“水厂”升压或降压方能进入大大小小的“水管”,走进工厂农村,进入千家万户。

  年12月12日,银川东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两年后,这个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银川东千伏变电站工程,不仅是西北千伏主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夏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宁夏电力人一鼓作气,陆续完成了沙湖、太阳山、黄河-贺兰山二回、太阳山-六盘山-平凉等6个千伏输变电工程。

  一系列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为宁夏打造电量输送能力更加强大的千伏主干网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宁夏成为全国首个千伏电网全覆盖的省区。

  到年底,宁夏电网10千伏及以上电网线路总长公里,可“绕行”地球一圈多,变电容量万千伏安,电力总装机.6万千瓦,人均电源装机6.14千瓦,人均用电量1.43万千瓦时,居全国首位。

  宁夏电力事业从无到有,到超高压、大机组、远距离、交直流混联、火电太阳能风电共同发展,不仅满足了宁夏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宁夏能源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区内电网飞速发展的同时,宁夏电力大规模外送,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年2月28日,宁东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双极投运,开启了国网宁夏电力大规模外送的第一条通道,这也是世界上首条±千伏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

  年8月,宁夏电力大规模外送的第二条通道——宁东—浙江±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到年4月底,两大电力外送大通道,已累计向山东、浙江等地输送电量亿千瓦时,相当于就地转化1亿余吨原煤,仅向山东一地每年送电亿千瓦时,相当于山东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

《走咧走咧去宁夏》唱响“塞...

《走咧走咧去宁夏》有“风光版”“豪华版”“现场版”3个版本在全国流传。这首歌以其流畅优美、走心入心的歌词,极具宁夏风情和传唱性的旋律,为“塞上江南”绘就了一张响亮的名片。

  年11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特邀著名词作家熙明朝鲁组织、率领何沐阳、段庆民、石焱、李俊伟等词曲作家团队,用近一年的时间专门为宁夏创作了10首原创歌曲,《走咧走咧去宁夏》就是其中之一。

  年,《走咧走咧去宁夏》推出半个月,仅   今年5月22日,熙明朝鲁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团队和宁夏因歌结缘,虽然只是创作了几首大众喜爱的歌曲,但这只是个良好的开端。今后,我们愿意继续为宁夏讴歌,为宁夏喝彩,为宁夏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宁夏的发展注入更多精神元素,努力回报宁夏各族人民的厚爱。”

  “一首动听的歌曲,会让人爱上一个地方。《走咧走咧去宁夏》中‘不等天亮就出发’等歌词反映了人们迫不及待要去宁夏、了解宁夏的心情,让整首歌更加接地气,轻而易举俘获了听众的心。‘红黄蓝白都是歌’看起来描述的是颜色,其实蕴含了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深意。”熙明朝鲁说。

  近年来,熙明朝鲁为宁夏创作的歌曲有《走咧走咧去宁夏》《福佑宁夏》《牡丹花和放羊娃》《我在宁夏等你来》《枸杞红了》《回家的感觉真好》《黄河之水为我来》等。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又新创作了聚焦精准扶贫的《盐池是个好地方》和《都说变了样》。其中,根据盐池县精准扶贫成果创作的《都说变了样》,经过青年作曲家鄂矛谱曲和著名歌唱家刘媛媛演唱,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为此,自治区党委专门举办了《都说变了样》——刘媛媛公益演唱会,并被国务院扶贫办选用拍成MV在全国宣传推广。

一盏煤油灯开启的“光明之路”

一盏煤油灯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岁月,一晚挑灯夜读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没有通电之前,固原农村照明以煤油灯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历史。紧接着电网升级改造,家中的电灯泡由泛黄变成雪亮,供电更加安全可靠。而到了年,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动力电进村入户,农民的用电历史再次被改写。

  使用墨水瓶自制煤油灯

  “电灯、电话、电扇、电车……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小学曾经有一篇课文中对电这样进行描述。直至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电力照明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部分人只能通过书本了解“有电”的好处。

  “那时农村照明主要是煤油灯。”今年65岁的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程儿山村民闫俊义,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农村供电前后的照明变化。“那时候,煤油灯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灯身有墨水瓶、饮料瓶、罐头瓶等,灯芯用棉花搓成,便于晚上点燃照明。”闫俊义说,当时为了节省煤油,减少燃烧量,家人把灯芯压得特别低,吃完晚饭后也会早早就寝。

  而家住原州区的别建军至今还保存一盏“品牌”煤油灯。他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这种煤油灯属于煤油灯中的高档品。记者看到,这盏煤油灯用玻璃制成,灯身造型精美,由底盘、油瓶、灯头构成,灯头安装有可调节灯芯大小的手柄。“原来还配有一个防风玻璃罩。”别建军说,只是最后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被打碎。

  “这种煤油灯是煤油灯制造厂制造的,大多用于办公场所,当时只有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家庭才买得起。”别建军说,他也亲自制作过煤油灯,用墨水瓶装油,然后在瓶盖上钻个孔,用铁皮卷成灯芯管。

  当时,家人购买煤油要去很远的县城或乡镇,一次购买一两斤,能用几个月。点煤油灯的晚上,孩子在灯下写作业,母亲则陪伴一旁缝衣做鞋,情景是那么的祥和幸福。“然而孩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脸蛋和鼻孔经常被烟煤熏黑,两眼经常被熏得红肿,眉毛、头发也偶尔会被火焰烧掉。”86岁的陈有富回忆说,那时孩子的学习条件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由于煤油灯照明有限,笔掉在地上都看不清。

  农村通电升级照亮全家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固原农村开始逐步通电,煤油灯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固原市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王国功说,最初农村照明供电被称之为“村村通电”,照明供电先通到乡镇、行政村,然后再到自然村。“那时农户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先通电,然后才是散居户。”对于部分居住较为偏远的农户,通电所需电杆、电线需要个人购置。

  随着“村村通电”普及,紧接着实施照明供电“户户通”,农户居住不论多偏多远,要求必须通照明电,且不用农户掏一分钱。王国功介绍,当年给原州区张易镇红庄一农户家通电时,该农户家距主线路十几公里,仅通电拉线、栽杆就花费30多万元。“当照明线路通到户后,我们发现该农户家只有一个25瓦的灯泡。”王国功说,类似这样的通电事例,在固原偏远农村特别多。当时,为了让农户照明可谓不惜代价。

  “当时供电施工设备不是很先进,拉线、栽杆全靠人运、木车拉。”国网固原市三营供电公司员工康卫斌说,固原山大沟深,很多地方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通行。

  随着“户户通电”,在农村彻底告别煤油灯历史,步入电力照明时代。

  固原农村通电前几年,由于配电网线径小,供电半径大,仅能勉强照明,加之最初供电设计标准低、电压低、不稳定,不仅无法满足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用电,甚至都无法保证灯泡正常亮度,电路末端用电户经常出现断电现象。

  年是固原供电变化关键性一年,农村照明用电升级迎来契机。当年,宁夏第一座千伏变电站在固原建成投入运行,接着又在每个县(区)修建一座千伏变电站,形成了以固原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千伏电网辐射部分县域的高电压网。

  “紧接着,固原从年开始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这一民生工程。工程分两期,历时5年,年完成。”王国功说,改造工程使农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低压配电网得到改善,农户电压质量得到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用电。

  动力电入户解决“卡脖子”

  “以前,家里用电主要为了照明,电网改造前电视机也是摆设,春节联欢晚会都没法观看完整。通过第一次电网改造,家里不但可以看电视了,还用上了电冰箱、电饭锅。”原州区官厅镇庙台村村民李首温这样介绍农网升级改造带来的好处。

  彭阳县古城镇村民马守龙则说:“现在电充裕,电饭锅、电冰箱和洗衣机等设备也能正常使用了。”截至目前,固原共有一座千伏变电站,3座千伏变电站,19座千伏变电站,64个35千伏变电所,供电更加安全可靠。

  在解决了农村照明问题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机井水泵、铡草机、电焊机、蔬菜大棚卷帘机、空调等设备在农村普遍投用。“由于照明输电线路只能承担家用电器供电需求,无法带动铡草机,导致农户购置铡草机后无法使用,直接影响到人们生产致富。”王国功介绍,为了解决农村用户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固原供电公司从年开始实施动力电入户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农户家电线全部是由三根火线、一根零线组成,由伏照明电升级为伏动力电,以此满足用户生产发展需求。

  “有了动力电,生产生活更方便。”对此,李首温深有体会。“新一轮电网改造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养羊、养牛全靠电动铡草机,羊只养殖规模从30只扩大到60只,帮助自己圆了致富梦。”李首温说,铡草量从每小时1吨提高到每小时6吨,以往因铡草量少限制养殖发展的瓶颈得到彻底解决。

  而年至年,固原供电公司完成5.97亿元的配电网建设任务,为农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固原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王华说,“十三五”期间,固原电网规划总投资19.92亿元,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全力解决配网供电能力不足和深度贫困地区低电压“卡脖子”问题,满足今后近20年社会用电需求,更好地服务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

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拐点

年,关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全国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各个考场参加高考。这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5万多人报名,有多名考生考取了大中专院校,从此,他们的人生轨迹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个普通人的高考记忆

  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提议召开并主持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上他表态同意恢复高考制度。是年10月21日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消息传到宁夏,20岁的孙涛觉得自己离当一名真正的医生的梦想近了一步。

  年,孙涛出生于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年举家来到原宁夏陶乐县。年,从陶乐中学高中毕业后,孙涛成为陶乐县六顷地大队东方红公社的一名知青。他当过码头工、挖过渠,后成为公社卫生所的一名赤脚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孙涛最深的感触是“知识不够用”。虽然参加过相关医疗培训,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他当时最大的困惑。可是,在那个年代,要想学习深造,他唯一的办法是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为此,孙涛力争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除了每天巡诊外,他还利用自身特长进入公社文艺队兼做编剧和演员。因为才艺突出,孙涛被推荐到县文艺队,经常代表县文艺队到银川演出。

  年,公社在苦水河修公路,作为随队医生,孙涛一同前往。工作之余,他最爱的就是翻阅随身携带的书籍。一天,在驻地的大喇叭里,孙涛得知恢复高考的好消息,他立即托人把留在县城里的其余书籍带到工地。这时离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孙涛却成竹在胸,“高中时的基础打得牢靠,加之当赤脚医生时也没有放弃学习,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回到县城后,孙涛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化学是他最拿手的一门功课,在参加过几次模拟考试后,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这次的高考你肯定能考上”,也正因为这句鼓励,孙涛志在必得地走进了考场。

  “还记得当年的考场设在陶乐县中学。正值寒冬,教室的窗户不严,考试那天我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冷风顺着缝隙一个劲儿地灌,冻得人直哆嗦。”孙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笑着说,“不过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寒冷就被忘记了,只是一门心思地好好答题。”

  考试之后就是填报志愿,和现在有所不同,考生是在不知考试分数的情况下预估,孙涛的第一志愿就是当时的宁夏医学院。

  年2月的一天,孙涛正在田间干活,突然听到老乡在喊“通知书到了”。他激动地扔下锄头,一口气连跑几公里回家。看到桌上的通知书,他还有点不敢相信,平复了一下心情后才拿起来仔细端详,当看到录取通知书上两个清晰的大字“孙涛”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兴奋地跳了起来。梦想变为现实的那一刻,孙涛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宁夏医学院就读的5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孙涛努力学习,平均分数均在90分以上,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进入当时医院从事临床工作。31岁时,孙涛考上硕士研究生,之后出国留学,37岁走医院管理岗位,44岁时担任宁夏医学院院长,这一干就是16年。在此期间,宁夏医学院也升格为宁夏医科大学。现在的孙涛,担任着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一职,是宁夏神经外科界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

  考场背后的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是孙涛这一辈人对恢复高考制度最为深刻的感受,而这背后的工作同样凝聚了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

  年11月5日至12日,自治区文教局在银川市召开了全区年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11月16日,《宁夏日报》公布了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简章规定报考条件:凡是工人、农(牧)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两届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考高等学校。报名时间为11月21日至25日(固原地区、同心、盐池、左旗可截止到11月27日)。大学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中专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英语、俄语任选一门),报考体育、艺术专业的,加试有关术科项目;考试时间为年12月15日至17日;每个考生交报名费5角。

  同时,公布了年在自治区招生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专业。是年,在自治区招生的高等院校有98所,其中文科院校有20所,理科院校78所,中等专业学校23所。

  年12月17日,考试结束,之后进行阅卷。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将所有考卷都集中到区招办,并在全区统一组织了一批大中院校的教师在阿左旗招待所联合评阅试卷。

  录取提档工作最繁重,当时没有互联网,只能靠人工分拣。首先按录取计划数与上线考生数的比例,划定一条分数线。区招办要把这些上线考生的6门试卷重新找齐,与高考志愿表一起归到档案袋。然后分批次提取档案录取。落档考生再按其第二志愿录取,这样依次反复,直到各校录取名额招满。这种录取工作十分繁杂,工作人员一大早上班,时常会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一直持续了十多天时间。

  年3月,宁夏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过报名、考试、初选、录取等阶段,顺利结束。

  如今,41个年头过去了,这期间高考制度也经历了数次改革,虽然现在的难度和当时的高考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无疑的是,那一批走进大学的学子们给社会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新价值、新共识,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时代,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高考不仅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宁夏选派第一批援贝医疗队

年1月8日,根据中国政府同贝宁共和国政府的协议,由宁夏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援助贝宁首批医疗队离开北京,到贝宁共和国开展医疗工作。截至年11月23日自治区共选派的第22批援贝宁医疗队队员启程,我区共有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援贝工作。他们在艰苦条件中创造性开展工作,完成了援贝医疗任务的同时,赢得了贝宁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的赞誉。

  医院名誉院长孔繁元是宁夏第一批援贝医疗队副队长,40年前关于贝宁的记忆,还清晰如昨。

  宁夏第一次承担大型援外任务

  贝宁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面积11.2万多平方公里,全国约有50多个民族。那里终年高温,经济落后,是个农业国。经济作物以种植棕榈为主,因而又被称为“棕榈之国”。年,应贝宁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医疗队援助贝宁,卫生部建议由宁夏选派20人左右的医疗技术人员赶赴贝宁。

  这是我区第一次承担大型援外任务。年11月4日,自治区派出牛琦、王承基和刘培龙3名专家组成考察组,赴贝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医院、5医院及有代表性的县卫生中心和区医疗站,并参观了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援贝社区医疗站和妇幼保健中心等。在贝宁的医疗机构中,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助贝宁医疗卫生队。

  年1月8日,宁夏第一批援贝医疗队23名队员离开宁夏赴贝宁,由时任宁夏固原地区行政公署卫生处处长张佐才任队长。他们的工作点在纳迪丹古和坎迪两处。

  那些难以忘怀的“第一”和“奇迹”

  年孔繁元刚刚40岁,是宁夏援贝医疗队的副队长。回首那两年的援贝经历,孔繁元心情依然难以平静。

  “出发前,医疗队员们受到了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霍士廉同志的接见,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我们是怀着国际主义的神圣使命和身陷贝宁不思返的豪情去的。”孔繁元回忆。

  出发前,医疗队员们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当他们抵医院和坎迪县卫生中心后,眼前的情景超乎他们的想象,那里地广人稀,医疗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县医院仅有简易病床10余张,医生1名,每天门诊量仅有10人,水电和血液供应都很紧张,医院也从未开展过手术。不要说工作,就连医疗队自己的生活都成难题。

  为了早日开诊,医疗队顶着高温、缺水、语言不通的障碍,奋战十多天,医院的医生一起建立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针灸科和手术室,配备了手术器械,安装了无影灯,医院就这样诞生了。

  很快,医疗队进入了救死扶伤的工作状态。

  年7月的一天夜里,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病人被送来时已经休克,必须尽快手术。没有电,医疗队就用直流小日光灯、煤油灯、手电筒来照明,完成了第一例急诊手术。

  年9月,一位患卵巢巨大医院,只有做手术才能挽救其生命。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整摘除了一个重达23公斤的巨大卵巢肿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为另一位病人取出了一个20公斤的巨大卵巢肿瘤。

  年9月,医院收治了三位胎儿横位的难产妇女。按一般要求须在麻醉下进行体内倒转术,进行自然分娩,但医院既无麻醉机,也无输氧等抢救设备。面对种种困难,医疗队的涂继善医生大胆采用挥发性麻醉药甲氧氟烷代替乙醚在密切观察下静脉点滴麻醉成功,进行了剖宫产手术。为了避免婴儿缺氧窒息,孔繁元他们口对口地帮助婴儿呼吸,用嘴通过导尿管给婴儿吸痰和羊水。

  “经过几次成功的手术,医疗队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人们都为中国医疗队高超的医疗技术叹服。后来,不少病人专门找中国医疗队看病。”

  医疗队开展的很多手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堪称“奇迹”:

  为一名患儿进行了肠梗阻肠坏死切除手术,取出蛔虫多条。

  一名10岁患儿腹痛剧烈,腹胀,高烧脱水,病情凶险,医院条件所限,无法做任何辅助检查。大家立即为患儿会诊,确诊为急性腹膜炎后进行手术,找出穿孔部位予以切除,患儿得救。

  一名瘫痪达7年之久的贝宁农村妇女专程来到中国医疗队。孔繁元仔细检查后诊断为癔病性瘫痪,马文竹医生用针灸配以精神疗法,针刺一次病人就能站起来,经过一个疗程的连续治疗,病人基本恢复健康。

  ……

  “两年来,医疗队坎迪点就诊病人人次,住院病人人次,危重急人次,手术人次,并创造了无一例事故的好口碑。”几十年过去了,孔繁元对这些数字仍记得特别清楚,“医疗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一曲中贝人民的友谊之歌,用崇高的医德和贝宁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支永不撤走的医疗队

  宁夏派出的一批批援贝医疗队队员,不负使命,在艰苦条件中创造性开展工作,赢得了贝宁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的赞誉,先后有31人被贝宁共和国授予荣誉勋章。

  “如今在贝宁,上至总统的保健医,下至普通百姓,没有人不信任中国医疗队的。由于对医疗队的信任,许多贝宁人都想到中国来看一看。”孔繁元说道。

  几十年来,医疗队成功开展了心脏损伤手术、颅脑外科手术、肝叶切除、乳瘤根治、巨大肿瘤切除、人工晶体移植和大面积异体植皮等手术。同时,医疗队员们还积极主动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第三批医疗队队员钟桂清、冯鉴洲两位大夫写的《非洲小儿脑型疟疾例防治经验》成为贝方医生的参考“教材”。在中国医生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下,医院的医生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给贝宁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医疗队。

大道映长空天堑变通途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铺开固原市交通发展的画卷,东联西接,南通北达,路如蛛网,大道如虹。

  自六盘山巅远眺,山下道路四通八达,细密如织,群山苍翠间大道蜿蜒,高速公路边树木成荫。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可见一斑。

  曾几何时,山岭重围中的固原,交通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年,交通运输部将固原市四县一区纳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规划,制约发展的瓶颈被逐个击破。

  近五年,固原市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62个乡镇、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的目标。

  沿着历史脉络,触摸固原市交通发展的年轮,岁月的印记让人感怀。

  年,在固原市区最繁华的地段,固原汽车站建成投用。当时,固原汽车站是宁夏乃至西北五省(区)最好的汽车站之一,但站内鲜见客车,敞篷卡车是运输主力。45年栉风沐雨,45年筚路蓝缕,固原汽车站为宁夏南部山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82岁的张茂芝,曾任固原汽车站副站长,经历并见证了车站从无到有、发展变化的过程。年12月,投资0万元新建的固原汽车站竣工,位于文化路的老车站关闭。新车站车辆全部为50多座的高档客运车辆,日均发班多个班次,日均客流量0人次。张茂芝和家人早晨乘车前往银川办事,下午乘车返回固原,“当年去一趟银川两三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截至年底,固原市等级客运站达到6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个,客运经营业户34户,客运车辆辆,开通班车客运线路条,日运行班次班,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区)为次中心,乡村为基础的点线相连、辐射到面的道路旅客运输网络体系。

  年7月3日,一辆来自江苏的越野车顺利通过六盘山隧道,标志着这条我国海拔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正式全线通车,也标志着青兰高速宁夏段顺利通车。“隧道全长米,是我区第一条双线四车道特长隧道。以往车辆经过六盘山需要1个多小时,该隧道通车后,用时15分钟左右。”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六盘山隧道项目负责人丁小平说,六盘山隧道借鉴了海底隧道、秦岭隧道的建设经验,采用了16项新技术。隧道投入使用,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61个贫困县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交通保障。

  年12月26日,随着固原至西吉、李家庄至泾河源高速公路,固原北、西吉东、泾源、泾河源4个收费站一并试运行,固原“一小时交通圈”初步成形。自此,宁夏成为全国第十一个、西部第二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区。

  “现在开车回老家不到一个小时,是以前耗时的三分之一。”家住原州区的西吉人海军驾车带着妻儿行驶在固原至西吉高速公路上,穿过隧道,驶过桥梁。

  与行车速度成正比的,是不断加快的建设速度。

  年12月24日,总投资10.23亿元的固原市首条环城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公路全长42公里,由北环路、东环路、银平路、国道线、省道线改线构成。这条公路连接固原市老城区、新区和西南新区及周边乡镇的城乡大动脉,有效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S25线泾源至华亭公路、S60线西吉至会宁公路和S70线彭阳至镇原三条省际大通道,是固原市与周边省市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截止年底,G段主体已完工,计划年全线通车,S25线泾河源至双疙瘩梁段和S60线西吉至老君坡段年全线通车。

  ……

  一条条穿山越岭的交通线,把发展的动能注入位于六盘山腹地的固原。发达的交通已经成为挺立固原市域经济发展的“脊梁”、承担起改善民生的“先行官”、担负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

“塞上江南”:新时代绘写新画卷

黄河从甘肃进入宁夏境内后,由南向北斜贯宁夏平原,流程公里,流经沙坡头区、中宁县、利通区、青铜峡市、灵武市、贺兰县、...

重视“不合理诉求”

近期,宁夏处理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一些久拖不决的老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其中包括不少所谓“不合理诉求”。一位领导感叹,大...

“百姓缺啥咱弄啥”

过去,朱玉国用10余年时间,将村里的互助资金从最初的2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多万元,并撬动银行近万元贷款,被群众称为“...

银川多举措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

为加大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宁夏银川市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针对困境儿童监护、生活、教...

女人大代表的“扫盲”读书社

“中国”“宁夏”“吴忠”,十几个村妇把一张大桌子围得满满当当,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反复写着这几个汉字。这里是全国人...

宁夏:文化惠民工程将更多惠及贫困乡村

宁夏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建立贫困县县域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贫困地区基...

西夏检察新媒体

工作室第88期

长按识别







































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zx.com/xjxmj/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