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教会教权与皇权之争下

《历史学十大原理》

原理二:权力是历史的指挥棒

2.2教权之争

真假教会:教权与皇权之争(下)

阿维农之囚刚结束,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撼、同时也令教皇威严扫地的大事。

格里高利十一世在年将教廷迁回罗马后的第二年,他便病逝了。由于担心新教皇将教廷重新迁回法国,罗马民众发动了暴动,暴动者扬言不选出一名意大利籍教皇就绝不善罢甘休。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枢机主教滞留在法国阿维尼而没到罗马。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年,罗马天主教枢机主教团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推举意大利人乌尔班六世继任教皇。

为了巩固至高无上的教皇权位,乌尔班六世加冕后不久,便改组了枢机主教团,他一口气任命29名意大利人为枢机主教团成员。而之前的16名枢机主教分为三派:4个意大利人、5个法国人和7个利摩日人。

新教皇的一番操作,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也引起了法国主教们的担忧。由于担心意大利人当选新教皇有损法国的利益,所以法国的枢机主教们干脆跑回原教廷所在地——阿维农,并将新教皇当选的消息告诉了暂时滞留在阿维农的法国主教们。经过众人的商议,他们觉得73年以来教皇都是法国人,这一次也决不能放弃。于是,法国枢机主教决定重新以阿维农为教廷所在地,并选举法国人克雷芒七世为新教皇。

于是,精彩的一幕出现了:教皇一分为二。

当法国枢机主教们重新选举的信息传到罗马,意大利新教皇乌尔班六世宣布,法国假教皇及其身边的所有追随者皆为非法,全部开除天主教教籍。

法国人新教皇克雷芒七世当然也不甘示弱,他也宣布将意大利假教皇乌尔班六世及其身边所有追随者开除教籍。

于是,精彩的二幕又出现了:教皇互相开除对方教籍。

当法国教廷和意大利教廷发生激烈权力争夺的时候,欧洲其他国家则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开始在二者之间选边站队。

因为西班牙跟法国是同盟,所以西班牙第一个宣布支持法国教廷。意大利各邦国自然支持意大利教廷,还有当时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国也支持意大利。由于英国与法国处于战争状态,英国自然也支持意大利教廷。而与英国有利益纷争的苏格兰,则选择支持法国。

于是,精彩的三幕出现了:每个教廷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年,这一年是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一百年的时间,为了弥合教会内部严重的分裂,这一年在比萨召开了大公会议。会议最后宣布罢免法国和意大利两位教皇,选出米兰大主教皮特罗斯·菲拉尔伊为新的教皇,即亚历山大五世。

遗憾的是,比萨大公会议不但没能弥合教会的分裂,而且又多选出一位教皇。

于是,精彩的四幕出现了:三个教皇同时存在

问题的解决

比萨大公会召开五年后的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吉斯蒙德召开了康斯坦斯会议,这次会议出席人数最多。这次大会一改之前的选举方式,规定世俗代表没有投票权,每个国家只有一张投票权。

大会开始时,有三个皇位的申诉者:即比萨的约翰二十三世,罗马的格雷戈里十二世和阿维尼翁的本笃十三世。

会议于年圣诞节前夕正是开始,由大约29名红衣主教、名修道院院长、名主教和名法律和神学博士组成大公会议,成为此处会议的最高决策机构。成千上万的人被吸引到位于阿尔卑斯山湖畔的这个小镇,一睹为快。

经过整整三年的激烈争夺,大公会终于罢免了之前的三位教皇,并于年11月11日选出奥多内·科隆纳作为新教皇,因为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于是新教皇取名马丁五世。

至此,经过39年(—)的大分裂,天主教会终于迎来统一的局面。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zx.com/xjxms/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