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这位80岁老村医,见证了宁夏南部山区

一个听诊器、一根针、一把草药,是西吉县兴隆镇单南村80岁老村医郭勤学曾经的标配。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行医半个多世纪的他,见证了宁南山区乡村医疗的变迁。

村医郭勤学曾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7月6日,记者一行从西吉县城往南驱车40公里,进入兴隆镇单家集,再沿着村里的小路走几分钟就到了郭勤学老人的家,他和家人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

时光沉淀于房屋一角:泛黄的医学书籍、斑驳的老式皮药箱、镀铜的听诊器……一件件医疗老物件慢慢拼凑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的工作场景。

年,担任大队会计的郭勤学,被推荐为兴隆公社单北大队的卫生员。郭勤学虚心向前辈求教,学习望闻问切、背脉学、识别草药,立志做一名赤脚医生。

经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加上自己勤奋阅读医学书籍,郭勤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摸清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发病规律,郭勤学挨家挨户进行普查,并建立病例档案,为村里的防病治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郭勤学回忆说,那时候山区交通不便,医务人员严重匮乏,医疗设备极其简陋,乡亲们看病就医非常困难。

有一天深夜,村里一个4岁小孩突发高烧、惊厥,情况十分危急,请求出诊。郭勤学不顾奔波了一天的疲倦,穿上衣服,背起出诊箱,立即赶到病人家中,对病人进行治疗,使得患儿及时脱离危险。之后,经过几天的观察、护理和治疗,病情得以好转,但患者家庭生活困难,他二话没说,只收了连成本费都不到的医药费。

农村缺医少药。郭勤学反复思量后,决定尝试自己采药、种药、制药。他先后试制成功了“风疼静”“安痛静”等土药。郭勤学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患的小病,病理简单,靠草药和针灸,再加上自己研制的“土药”,一般都能治愈。

凭着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守护乡亲们健康的信念,郭勤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十里八乡专程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

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逐渐成为历史名词。经过再次培训,郭勤学拿到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开始了全新的行医生涯,直至年退休。

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耄耋老人,从赤脚医生到备案村医,郭勤学始终奋战在乡村医疗的第一线。在他的影响下,儿孙也大都从事医疗工作:小儿子郭鹏飞是西吉县兴坪乡卫生院院长、女儿是单南村村医、外孙女今年刚刚考上宁夏医科大学……

从最初看病“老三件”到如今的高科技、智能化大型诊疗设备;从低矮破旧的村医疗点到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村卫生室;从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郭勤学见证了山区乡村医疗的变迁,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来源:宁夏日报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zx.com/xjxly/8723.html